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22页)

2025-05-15 00:11:32

问题描述: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22页),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5 00:11:32

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孟子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不在于地理条件的优越,而在于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文章通过一系列论证,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这一观点在中考题中多次出现,例如:

例题一:

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核心思想?

A. 地势险要决定战争胜负

B. 人心向背决定国家兴衰

C. 军事力量决定国家强弱

D. 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地位

正确答案为 B。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考生需要准确把握孟子所强调的“人和”在治国中的重要性。

再来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在此文中阐述了逆境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他认为,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磨炼意志,成就大业。这种观点在中考中也常常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例题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上天会赋予某些人重要的任务

B. 人们应该主动承担重任

C. 天命不可违抗

D. 安逸的生活会导致失败

正确答案为 A。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文言文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醒考生注意上下文语境的重要性。

此外,《孟子》两章还涉及到了许多修辞手法的应用,如排比、对比等。这些技巧不仅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也为解题提供了线索。例如,在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可以注意到文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式来增强说服力;而在解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则可以通过对比法来突出逆境与顺境对人的不同影响。

综上所述,《孟子》两章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更是思想教育的好素材。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以及相关中考题目的练习,相信每位同学都能从中受益匪浅,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