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情绪波动的时候,而她生气的样子却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安静但压抑的气息。
那天,老师布置了一项难度较大的作业。作为组长的我,自然承担起了分配任务的责任。然而,当我把任务清单递给同桌小雅时,她皱着眉头看了半天,然后突然问我:“为什么这份作业要由我完成?你明明知道我最近事情特别多!”她的声音不大,但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
我愣了一下,心里有些委屈:“这不是按照能力来分的吗?而且你上次不是说愿意试试更难的任务吗?”话音刚落,她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严肃。“你是故意刁难我的吧!每次都是这样,我总被安排最累的工作。”她提高了音量,眼睛里似乎闪烁着泪光。
周围的同学纷纷转过头来看向我们,教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尴尬起来。我的心也跟着揪紧了——平时关系很好的朋友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争吵呢?
“我没有刁难你啊!”我努力压住内心的焦虑,试图解释清楚,“只是觉得你适合做这个工作而已。”
“适合?什么叫‘适合’?”她打断了我的话,脸上写满了愤怒,“难道你们就从来没考虑过我的实际情况吗?”
面对她的情绪爆发,我一时不知如何回应。看着她涨红的脸颊和颤抖的声音,我意识到自己的确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在安排任务的时候,我确实忽略了她的感受。
最终,我鼓起勇气道歉:“对不起,是我考虑不周到。以后我会更加注意大家的感受,不会再让你感到为难了。”
听到这句话,她沉默了几秒钟,随后叹了口气:“好吧,我知道你是无心的……不过下次能不能提前沟通一下?”
从那以后,我和小雅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融洽了。通过这件事,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耐心和理解。当我们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并真诚地表达歉意时,即使是最简单的误解也能迎刃而解。
如今回想起来,她生气的样子虽然让人紧张,但却让我学会了成长。因为正是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教会了我们如何珍惜彼此,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