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 掌握故事中出现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动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故事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
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的情感价值。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 故事文本;
- 多媒体课件;
-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月亮的照片或视频片段,提问:“大家知道关于月亮有哪些美丽的传说吗?” 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并自然过渡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嫦娥奔月》。
2. 讲解故事(15分钟)
- 教师讲述完整的故事,注意语速适中,语气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在讲述过程中穿插提问,比如:“为什么后羿要射下九个太阳?”、“嫦娥为什么要吃下仙药?”等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3. 分组讨论(10分钟)
-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 给定时间让各组成员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故事中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如果你是嫦娥,你会怎么做?
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4. 角色扮演(15分钟)
-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部分情节进行即兴表演。
- 其他同学作为观众观看表演,并给予积极评价。
5. 总结归纳(5分钟)
- 回顾整个课堂活动,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新认识。
五、作业布置
1. 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 查阅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信息,下节课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
1. 故事简介
2. 关键词:后羿、嫦娥、仙药
3. 主题思想:忠贞爱情、勇敢追求理想
七、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嫦娥奔月》这一经典神话故事,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