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杜甫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脱颖而出。他的诗作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情感与经历,更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其中,《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名篇,通过对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原文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 昔闻:早年听说。
-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临洞庭湖。
-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 乾坤:天地。
- 戎马:战争。
- 凭轩:倚靠窗前。
译文:
早年间我听闻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如今终于登上岳阳楼一览其风采。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割开来,天地日月仿佛在湖面上漂浮。亲人朋友杳无音信,年老多病的我只有孤舟相伴。北方战事连绵不断,倚靠窗前不禁泪流满面。
赏析:
这首诗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实现愿望后的喜悦。接着通过“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广阔无垠,同时也隐喻了国家的分裂局势。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境遇,描述了自己孤独无助的状态,并借由对边疆战事的关注,抒发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充分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