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始”这个字常常出现在许多成语里,它通常代表着开始、初始的意思。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与“始”字相关的成语及其含义:
1. 始乱终弃
意思是指一开始便乱来,最终却抛弃对方。多用来形容感情中的不忠行为。这成语提醒人们对待感情要始终如一。
2. 始作俑者
原指最早制作殉葬用的俑的人,后来引申为做坏事的开创者或始作俑者。这个词带有批判性的意味,用于批评那些开恶劣风气之先的人。
3. 始终如一
表示从头到尾都保持一致,没有变化。这是一个褒义词,用来赞扬那些言行一致、态度坚定的人。
4. 始料未及
指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最初的预料。这种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提醒我们面对未知时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5. 始末分明
形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非常清楚明白。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条理性,适用于描述事件或者问题时希望做到清晰明了。
6. 始勤终怠
意思是起初很勤奋努力,但到了后来却变得懒散懈怠。这是一句警示语,告诫人们做事不能有头无尾。
7. 始乱终好
与“始乱终弃”相反,表示最初虽然有些混乱或错误,但最终能够修成正果。这往往是对一段关系走向积极结局的一种描述。
8. 始惊终安
初时感到惊讶,最后却安然无恙。这常用来形容经历了一些波折后最终平安度过的情况。
9. 始愿不及此
表达的是原本的愿望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意外收获,也可能是因为事态发展超出了预期。
10. 始则终焉
强调始终如一的重要性,即从开始到结束都要坚持到底。
这些成语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对人性的洞察,也有对行为准则的规范。通过学习这些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