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文章以议论为主,阐述了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择师的标准,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轻视教师的现象。以下为原文及注释: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
1. 学者:求学的人。
2. 所以:用来……的(手段)。
3. 受业:传授学业。
4. 闻道:懂得道理。
5. 固:本来。
6. 夫庸知:哪里管得着。
7. 是故:因此。
8. 师之所存: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篇文章通过对师道的论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倡尊师重道的精神。韩愈认为,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只要有人懂得真理,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这种开放的态度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