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苏轼诗作题西林壁教案

2025-06-13 12:35:26

问题描述:

苏轼诗作题西林壁教案,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13 12:35:2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 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如“缘”、“只缘”等,并能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中的哲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诗句含义及其中蕴含的哲理。

- 背诵并默写全诗。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 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视角去认识世界。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 收集有关苏轼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以及他在宋代文坛的地位等信息。

- 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图片、音频文件等内容辅助教学。

- 制作课堂练习题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准备:

- 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初步了解苏轼及其创作特点。

- 自行朗读几遍诗歌,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庐山美景的视频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庐山?如果去过的话,请分享一下你对它的印象。”接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苏轼游览庐山时写下的一首著名绝句《题西林壁》。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诗歌,注意节奏停顿和情感表达。

2. 学生齐声朗读一遍,纠正发音错误。

3. 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诗歌描述了作者站在不同位置观赏庐山景色的感受。

(三)深入探究

1. 分析诗句含义

- “横看成岭侧成峰”,说明了从不同方向看同一座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 “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了距离远近以及高度差异也会影响视觉效果;

- “不识庐山真面目”,表达了人们往往难以全面了解事物的本质;

- “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由于身处其中而无法看清全局的原因。

2. 讨论问题

-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地方来比喻人生旅途中的某个阶段,你会选哪里?为什么?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3. 联系实际

-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的理解;

- 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既不迷失自我又能够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总结升华

再次集体朗读诗歌,加深记忆。最后鼓励学生们将今天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努力成为一个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人。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并背诵《题西林壁》,明天上课检查。

2.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题目自拟,围绕“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主题展开叙述。

3. 下节课之前收集一些其他描写庐山风光的古诗名句,与同学交流分享。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