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定风波-教学设计

2025-06-13 23:36:15

问题描述:

定风波-教学设计,蹲一个有缘人,求别让我等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13 23:36:15

一、教材分析

苏轼的《定风波》是宋代豪放派词作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的意境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宋词作品,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面对像《定风波》这样内涵丰富、意象复杂的词作时,仍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方法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定风波》的基本内容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意义;学会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段丰富阅读体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难点:把握词作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尝试模仿创作类似题材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关于雨后初晴景色的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然界变化的魅力,进而引出苏轼笔下那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以及他从容应对的态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组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全文,注意节奏停顿,初步感知整首词的大致内容。然后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复述大意,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形成完整的理解框架。

(三)细读品味

分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 词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2. “何妨吟啸且徐行”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哲学?

3. 结尾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何深意?

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分享观点,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四)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风雨”的看法,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是如何处理的?现在又如何看待那段往事呢?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定风波》,并试着为其配上一幅画或者一首现代诗。

2. 查阅资料了解苏轼其他相关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为外界干扰所动

何妨吟啸且徐行——从容淡定地面对人生风雨

也无风雨也无晴——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古典文学术语的理解还有待加强,今后应适当增加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此外,还可以引入更多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