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经典中,有一则名为《子罕弗受玉》的故事流传甚广,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廉洁操守的重视,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为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
【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现代汉语译文】
有一位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美玉,便把它献给了子罕。然而子罕却拒绝接受。献玉的人解释说:“我已经把这块玉拿去给琢玉的工匠鉴定过了,他们认为这是非常珍贵的宝物,所以我才敢将它献给您。”子罕听后回答道:“我认为不贪图财物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而你则把这块玉看作是你的珍宝。如果我现在收下了你的玉,那么我们两人都会失去自己的宝贝。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这则故事通过简单的对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真正的财富并非物质上的拥有,而是内心的纯净与高尚的品德。子罕坚守的原则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