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精选】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充满正义感与人文关怀的书信体文章,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行为的强烈谴责,也展现了他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受触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封信写于1861年,当时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在北京火烧圆明园。巴特勒上尉曾向雨果征求意见,希望他能为这次“远征”辩护。然而,雨果却以一种极为坚定的态度,站在道德和人性的高度,严厉批判了这场所谓的“远征”,并高度赞扬了中国的文化与艺术成就。
雨果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国家参与了这场战争而选择沉默或附和。相反,他用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尊重。他写道:“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格兰。”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本质,将侵略者称为“强盗”,毫不掩饰其野蛮与无耻。
在文中,雨果还特别提到了圆明园,称其为“东方的奇迹”。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这座园林的辉煌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它的毁灭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损失。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惋惜与愤怒。
读完这篇信,我不禁思考:历史上的侵略与掠夺,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所谓的“文明传播”,还是为了满足贪婪与野心?雨果的回答清晰而有力——真正的文明不是靠武力征服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理解和尊重来建立的。
此外,雨果的写作方式也令人敬佩。他没有使用激烈的言辞去攻击敌人,而是用理性和情感去打动人心。他的文字既有力量,又充满温情,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人文精神。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声音。面对历史的伤痕,我们不应遗忘,更不应掩盖。只有正视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雨果的这封信,不仅是对过去的控诉,更是对未来的警示。
总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作家的良知与勇气,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与文化的多样性。在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力量,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正义与良知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