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课文及教案】《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现代散文,作者孙犁。这篇文章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位老船夫在白洋淀地区保护交通线、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艰难岁月中的智慧与勇气。
一、课文内容概要
《芦花荡》讲述了老船夫在一次护送任务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在关键时刻保护了受伤的同志。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老船夫的形象:他虽然年迈,但精神矍铄,充满自信与责任感。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也展示了普通人在特殊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英雄气概。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老船夫身上体现出的英勇无畏、机智果敢的精神。
-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分析老船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 理解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 理解“芦花荡”这一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抗日战争时期,普通百姓是如何参与抗战的?”随后引入课文《芦花荡》,介绍作者孙犁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2.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3.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人物有哪些?事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1. 人物分析
- 老船夫的性格特点:自信、机智、勇敢、富有责任感。
- 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其性格特征,如“他把两个孩子送到苇塘里去”、“他用竹篙打退敌人”。
2. 环境描写的作用
- “芦花荡”不仅是自然环境,更是人物活动的舞台,烘托出紧张、危险的氛围。
3. 语言特色
-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多用短句,节奏感强,增强了叙事的紧张感。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老船夫为什么能成功完成任务?
- 文章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 如果你是老船夫,你会怎么做?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老船夫的精神品质,并联系现实,启发学生思考:在今天和平年代,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英雄”的形象,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2. 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如《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
```
《芦花荡》
——孙犁
一、主要老船夫护送任务,智斗敌人
二、人物形象:自信、机智、勇敢、有责任感
三、环境描写:芦花荡——紧张、危险的氛围
四、语言风格: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五、主题思想:赞扬普通人的英勇与智慧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
结语
《芦花荡》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历史记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