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middot及答李淑一》原文及赏析)】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寄托了他对革命伴侣杨开慧以及昔日战友柳直荀的深切怀念。这首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在中国现代诗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原文
> 我失骄杨君失柳,
>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 问讯吴刚何所有,
> 吴刚捧出桂花酒。
> 寂寞嫦娥舒广袖,
> 万里长空且为君舞。
> 忽闻人间哀歌起,
> 一唱雄鸡天下白,
> 云开见月何曾夜?
> 阴阳两隔无消息。
二、创作背景
1950年,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回忆她与柳直荀的革命情谊,并提及杨开慧(毛泽东的妻子)在革命中的牺牲。毛泽东读信后,深受感动,于是写下这首词作为回应。词中“骄杨”指代杨开慧,“柳”则是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二人均为早期革命者,因革命斗争而牺牲。
三、内容赏析
这首词以神话意象为载体,将现实情感与浪漫想象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深情厚谊。
- “我失骄杨君失柳”:开篇点明两位革命伴侣的牺牲,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悲痛与思念。
-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用“杨柳”象征两人,仿佛他们已升入天界,进入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
-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借用神话人物吴刚,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与慰藉。
-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君舞”:嫦娥是传说中的孤独女子,此处却为他们起舞,寓意着天地之间也有共鸣与陪伴。
- “忽闻人间哀歌起,一唱雄鸡天下白”:从神话回到现实,象征革命胜利,人民迎来新生。
- “云开见月何曾夜?阴阳两隔无消息”: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无限思念与无奈,即便天地清明,也无法再相见。
四、艺术特色
1. 意象丰富,虚实结合:全词大量运用神话意象,如吴刚、嫦娥、重霄等,使整首词既有现实情感,又有超现实的浪漫色彩。
2.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亡妻、旧友的追忆,抒发了对革命理想的忠诚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3. 语言凝练,节奏流畅:虽为古体词,但语言通俗易懂,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五、结语
《蝶恋花·答李淑一》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情感的倾诉,更是一部革命历史与人文精神的交汇之作。它以诗的形式记录了那个时代革命者的悲欢离合,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爱情与理想的深刻理解。这首词穿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人心,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