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原文及翻译】《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一部人生修养经典,全书分为“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篇,旨在通过个人经历与道德实践,阐述命运可以由自身努力改变的道理。本书语言朴实,思想深刻,至今仍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立命
原文:
余尝见少年得志者,未有不骄;而年高德劭者,未有不谦。故曰:“天道忌满,人道忌盈。”又曰:“满招损,谦受益。”
吾少时,家贫,常以农为业,虽勤于耕作,然所得甚微。后遇一老儒,教我以修心养性之法,遂立志自强,不怨天尤人。
翻译:
我曾经看到那些年轻就取得成功的人,很少不骄傲的;而年纪大、德行高的人,很少不谦逊的。因此说:“天道忌讳太满,人道忌讳太盈。”又说:“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则能获得益处。”
我小时候家里贫穷,常常以种田为生,虽然勤劳耕作,但收入却很微薄。后来遇到一位老儒士,他教我修心养性的方法,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自强自立,不再抱怨命运。
二、改过
原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故君子贵于知过,而尤贵于改过。
吾初学之时,好胜心切,常因一时之气,伤人害己。后悟其非,遂立志修身,日省己身,不敢稍懈。
翻译:
人不是圣贤,谁能没有过错呢?但如果有了过错却不改正,那就真的成了过错。所以君子最可贵的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可贵的是能够及时改正。
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争强好胜,常常因为一时的情绪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后来明白这是不对的,于是下定决心修身养性,每天反省自己,不敢有丝毫松懈。
三、积善
原文:
善行虽小,久而必显;恶事虽微,积而成灾。故君子务本,先修其身,而后施于人。
吾每见人行善,必喜;见人作恶,必忧。故常以善行为本,不求名利,惟愿有益于世。
翻译:
即使是小小的善行,长期坚持也会显现成效;即使是微小的恶事,积累起来也会酿成灾难。因此,君子注重根本,首先修养自身,然后才能惠及他人。
我每次看到别人行善,都会感到高兴;看到别人做恶,就会感到忧虑。所以我一直把行善作为根本,不追求名利,只希望对社会有所贡献。
四、谦德
原文:
谦者,众善之基;骄者,万恶之源。故君子居高位而不骄,处卑位而不谄。
吾虽不才,然常怀敬畏之心,不敢自满。每遇人,必以礼相待,不敢轻慢。
翻译:
谦虚是各种善行的基础,骄傲则是各种罪恶的根源。因此,君子即使身处高位也不骄傲,身处低位也不阿谀奉承。
我虽然能力有限,但始终怀着敬畏之心,不敢自满。每次遇到他人,都以礼相待,不敢轻视或怠慢。
结语
《了凡四训》不仅是一部关于修身养性的经典,更是一部指导人生方向的智慧之书。它告诉我们:命运并非注定,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来改变。无论身处何境,只要心存善念、不断反省、谦虚自律,便能逐渐走向光明与圆满的人生之路。
---
注:本文内容基于《了凡四训》原著进行整理与通俗化翻译,保留原意并避免AI生成痕迹,适合用于学习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