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middot及双荔枝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南乡子·双荔枝》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虽然在后世流传中并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或《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与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一、原文
> 南乡子·双荔枝
>
> 东武望余杭,云起处,山色渐苍茫。
> 谁把瑶台新琢就?风流,不比寻常。
> 玉露金风,满城香,谁人共我醉花旁?
> 醉里相逢,笑语盈盈,问君何日归乡?
二、词意解析
这首词以“双荔枝”为题,表面看似写荔枝,实则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词中描绘了杭州(余杭)一带的美景,云雾缭绕,山色苍茫,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诗意的氛围。
“谁把瑶台新琢就?”一句,将荔枝比作天上仙宫的珍品,形容其珍贵、美丽。“风流,不比寻常”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独特与非凡。接下来,“玉露金风”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也是荔枝成熟的季节,满城香气四溢,引人沉醉。
最后几句则是作者在醉意中与友人相遇,笑声盈盈,问及归期,流露出对归乡的期盼与对友情的珍惜。
三、赏析要点
1. 意象丰富,意境深远
苏轼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本词中,“云起”、“山色”、“玉露金风”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秋日的美景,也暗示了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哲理。
2. 语言婉约,情感真挚
全词用词简练却富有韵味,尤其“醉里相逢,笑语盈盈”一句,生动地表现了朋友间的温情与欢愉,体现了苏轼豪放中不失细腻的性格特点。
3. 借物抒怀,寓意深刻
虽然题目是“双荔枝”,但词中并未过多描写荔枝本身,而是借荔枝之名,抒发了对故乡、对亲朋的深切思念,体现了苏轼“以物寄情”的创作手法。
四、翻译
> 从东武遥望余杭,云雾升起的地方,山色渐渐变得苍茫。
> 是谁将这瑶台般精美的果实雕琢而成?风流雅致,不同于寻常之物。
> 在玉露和金风之中,满城飘着香气,是谁与我一同沉醉在这花香之中?
> 醉意朦胧中相逢,笑声盈盈,问我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五、结语
《南乡子·双荔枝》虽篇幅短小,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境,是苏轼词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篇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苏轼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亲情、友情的深刻思考。读此词,仿佛能感受到那秋日的微风、满城的花香,以及那份淡淡的乡愁与温暖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