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middot及过洞庭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一首代表作,写于他因直言进谏被贬途中,途经洞庭湖时所作。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情操与豁达胸怀的品格。
原文:
>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 雪浪翻空,琼瑶碎玉,万顷波光如织。
> 望洞庭秋水,天共一色,水天相接。
>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 心凝形释,与万物同体。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世路多艰,人生如梦,回首处,烟波万顷。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不须更问,此身何在,心安即是家。
译文:
洞庭湖和青草湖,在中秋时节,没有一丝风的痕迹。
白色的浪花翻滚如雪,仿佛琼玉破碎,广阔的湖面泛起层层波光,如同织锦一般。
遥望洞庭湖的秋水,天空与湖水融为一体,水天相接,浑然一体。
这三万顷的湖水,宛如玉镜般纯净,只有一叶小舟漂浮其中。
洁白的月光照耀,银河倒映水中,内外皆清澈透明。
我的心灵仿佛凝聚,身体也似乎解脱,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
我起舞玩赏自己的影子,这种境界,又哪里比得上人间呢?
世间道路艰难,人生如梦,回望过去,只见烟波浩渺。
只愿人们长久安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明月。
不必再追问,我身在何处,只要心安,便是归宿。
赏析:
这首词以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与超脱。张孝祥虽身处贬谪之境,却并未沉溺于哀怨之中,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
词中“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象征着作者内心清明、不染尘俗的高洁品格。“心凝形释,与万物同体”更是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豪放之气,又有婉约之情,充分展现了张孝祥作为一位爱国词人的才情与胸襟。
结语:
《念奴娇·过洞庭》不仅是一首写景之作,更是一首抒怀之作。它以洞庭湖的壮丽风光为载体,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理想的深刻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