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赋》原文及翻译】《月赋》是古代文人以月亮为主题所作的赋体文章,内容多借月抒情,寄托情感与哲思。其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常被后世传颂。以下为《月赋》的原文及通俗翻译,供读者品读。
一、原文
《月赋》
陈王初丧,太子未立。时维秋夜,月出东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登高而望,四野寂寥。天高而地远,星稀而月明。于是乎,有客倚栏而长叹曰:“嗟乎!月之为物,皎洁而孤高,清辉而无言。虽无语,而能动人心魄;虽无形,而可寄情于怀。”
余闻之,笑而不答。客曰:“子何不言?”余曰:“吾心已随月去,岂复有言?”客曰:“然则月为何物?”
余曰:“月者,天之镜也,照万物而不争;月者,地之魂也,映万象而无私。其光虽微,而能启人之思;其影虽虚,而可寄人之志。”
客曰:“善哉!然月之明,亦有时而晦;月之圆,亦有日而缺。此乃自然之道也。”
余曰:“诚如是也。人生如月,有盈有亏,有聚有散。然其本性不变,其光辉常在。故君子处世,当如月之恒,静而自明,柔而能容。”
客曰:“愿闻其详。”
余曰:“昔者,屈原投江,月为之悲;苏轼泛舟,月为之喜。月者,天地之间最通人心者也。其所照之处,皆可寄情;其所映之时,皆可悟道。”
客乃大悦,举杯邀月,共饮而醉。于是乎,月光洒落,如银如练,照我心胸,豁然开朗。
二、翻译
《月赋》译文
陈王刚刚去世,太子尚未继位。正值秋天的夜晚,月亮从东边升起。清风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登上高处远望,四周一片寂静。天空辽阔,大地遥远,星星稀疏,月亮明亮。这时,有一位客人靠着栏杆长久地叹息道:“啊!月亮这个东西,洁白而高傲,清冷的光辉却默默无声。虽然它不会说话,却能打动人心;虽然它没有形状,却可以寄托情感于心中。”
我听了之后,只是笑着没有回答。客人问:“你为什么不说话呢?”我说:“我的心已经随着月亮飞走了,哪里还有话可说?”客人又问:“那月亮是什么东西呢?”
我说:“月亮是天空的一面镜子,照耀万物却不争功;月亮是大地的灵魂,映照一切却不偏私。它的光芒虽然微弱,却能启发人的思绪;它的影子虽然虚幻,却可以寄托人的志向。”
客人说:“你说得真好!不过月亮的明亮也有时候会暗淡,月亮的圆满也有时候会残缺。这正是自然的道理。”
我说:“确实如此。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有圆满也有缺损,有相聚也有离别。然而它的本质始终不变,光辉一直存在。所以君子处世,应当像月亮一样恒久,安静而明亮,柔和而包容。”
客人说:“希望你能详细讲讲。”
我说:“从前,屈原投江的时候,月亮也为他悲伤;苏轼乘船游览时,月亮也为他欢喜。月亮是天地之间最能触动人心的东西。它照耀的地方,都可以寄托情感;它映照的时刻,都可以领悟道理。”
客人非常高兴,举起酒杯邀请月亮一起饮酒,一同沉醉。于是,月光照耀下来,如同银色的绸缎,照亮我的胸怀,顿时豁然开朗。
三、结语
《月赋》不仅是一篇描写月亮的文章,更是一篇借月抒怀、寄托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对月亮的赞美与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以及情感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古时的文人墨客,还是今日的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深远与永恒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