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道德经(道法归墟文言文)

2025-07-30 09:51:54

问题描述:

道德经(道法归墟文言文),时间紧迫,求直接说步骤!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0 09:51:54

道德经(道法归墟文言文)】夫道者,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也。无形无象,不可名状,然其用无穷,其理深远。昔者老子著《道德经》,以明大道之本,教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而不违于天命。

然世之学者,多执于形而忘其神,拘于文而失其意。故有“道法归墟”之说,非谓弃道而求法,乃以归墟为道之归宿,法之根源也。

“归墟”者,古之谓海中之渊,众水所归之处,亦喻道之本源,万法之宗。若人能返其本心,归于虚静,则可与道合真,与法同体。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言道之化生,万物之由来也。然道虽生万物,而不居其功;法虽成万事,而不执其名。故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顺其自然,而不强为。

今人习道,或求奇技,或尚玄谈,皆失其本。若欲得道之真义,当先知“归墟”之道。归墟者,非外在之境,乃内心之境也。人若能静心内观,返照本性,则可窥见大道之门。

夫法者,非术数之巧,非符咒之工,乃顺应自然之理,调和阴阳之气,使万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故曰:“道法自然”,非人为之法,乃天道之法也。

昔者庄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鱼跃而出,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此非徒言鱼之乐,实寓道之妙也。人若能如鱼之乐,逍遥自在,不为外物所扰,则可得道之真趣。

故《道德经》之旨,在于使人返本复初,归于虚无,与道合一。而“道法归墟”者,乃道之归宿,法之根源,亦是修道之人所当求者也。

愿世人勿逐外相,而求内证;勿迷于文辞,而失其真意。惟归于虚静,守于无为,方能得道之妙,法之真。如此,则道法归墟,自成一体,内外一如,与天地同流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