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8种(ldquo及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及rdquo及现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始终是各级党组织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干部在组织纪律和工作作风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严重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首先,部分党员干部缺乏组织观念,对上级决策执行不力,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他们对组织安排的工作敷衍塞责,甚至阳奉阴违,导致政令不畅,影响了整体工作推进。
其次,个别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存在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不按规定请销假等问题,反映出对组织纪律的漠视。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规章制度,也给其他同志带来了不良示范。
第三,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缺乏担当精神,遇到问题绕道走,推诿扯皮,不敢直面矛盾,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第四,有的干部在思想上与组织脱节,存在“圈子文化”“山头主义”等不良倾向,拉帮结派、搞小团体,破坏了党内正常的团结氛围。
第五,少数干部纪律松弛,存在自由散漫、不守规矩的现象,比如上班时间玩游戏、看视频、聊天等,严重违反了工作纪律。
第六,有些党员干部在重大事项上不按规定报告,存在瞒报、漏报、迟报等问题,影响了组织对全局工作的掌握和判断。
第七,个别干部在面对监督时态度消极,存在“怕被查、怕曝光”的心理,对巡视巡察、审计检查等监督手段持抵触情绪,不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整改。
第八,部分干部在群众面前缺乏服务意识,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损害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针对上述问题,各级党组织应进一步加强纪律教育,强化制度执行,完善监督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切实增强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同时,要注重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员干部真正做到讲政治、守纪律、敢担当、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