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古代汉语、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以下是一篇精选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并附有详细解析,便于复习与巩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二、题目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乍见:__________________
(2)怵惕:__________________
(3)内交:__________________
(4)要誉: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参考答案
1. 解释:
(1)乍见:突然看见。
(2)怵惕:惊惧、警惕。
(3)内交:结交、拉关系。
(4)要誉:求取名誉。
2. 翻译:
(1)没有同情心的人,不是真正的人。
(2)没有是非观念的人,不是真正的人。
3. 观点:
孟子认为,人天生具有仁爱、羞耻、谦让和明辨是非的本性,这些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一个人缺乏这些情感或意识,就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条件。
四、拓展思考
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思想,强调人类内心本具善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反思自己的道德修养。文言文虽古,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对现代人仍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如需更多文言文训练题或深入讲解,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