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不担当不作为工作总结)】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干部队伍的作风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基层工作中,部分干部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推进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为此,针对“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开展专项总结,既是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推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首先,从思想认识上来看,个别干部对自身职责缺乏清晰认知,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心态。这种思想根源在于责任意识淡薄、服务意识缺失,导致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选择回避、推诿,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存在“怕得罪人、怕担责任”的心理,遇到矛盾和困难时往往选择“绕道走”,不愿深入一线调研,也不愿直面问题。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工作的正常推进,也削弱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再者,制度执行不到位也是造成“不担当、不作为”的重要因素。部分单位在绩效考核、问责机制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干部缺乏压力感和紧迫感,从而滋生惰性思维。同时,激励机制不健全,也让一些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切实解决“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问责与激励并重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监督问责,通过常态化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作为、慢作为现象;
四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鼓励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导向。
总之,“不担当、不作为”不仅是工作作风的问题,更是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的问题。只有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才能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