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的全诗】“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寄托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公元1076年中秋夜所作,当时他被贬密州(今山东诸城),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面对一轮明月,他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千古传诵的词作。
全词如下: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月有阴晴圆缺”的深意
“月有阴晴圆缺”这一句,表面上是在描述月亮的变化,实则暗喻人生的起伏与变迁。月亮的圆缺象征着团圆与分离,阴晴代表顺境与逆境,这些变化都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常态。
苏轼用此句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世间万事皆有定数,无法尽善尽美。人的情感、命运、际遇,都如月亮一样,有圆满也有残缺,有光明也有黑暗。
三、诗词中的情感寄托
在这首词中,苏轼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更透露出一种豁达与超然。他明白“此事古难全”,所以最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安慰自己和他人——即使身处异地,只要心存牵挂,便能共享同一轮明月。
这种情感超越了时空,至今仍打动人心。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面对离别、孤独、挫折时,都会从这句诗中找到共鸣。
四、现代意义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压力倍增。然而,“月有阴晴圆缺”提醒我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起落。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珍惜眼前的拥有。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有爱、有希望,就能像苏轼那样,在风雨中看到光明,在离别中感受到温暖。
五、结语
“月有阴晴圆缺”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世事无常,但情谊长存;人生多变,但心静自安。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愿我们都能像苏轼一样,以豁达之心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守住内心的清明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