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 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 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名言警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议论文的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理解“怀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 激发学生对科学精神和求知态度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怀疑是积极的、建设性的”这一观点。
- 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论证方法。
-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将“怀疑”与实际学习相结合,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拓展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顾颉刚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师讲的内容,你一开始觉得是对的,但后来发现可能有问题?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思考“怀疑”的意义,并引出课题《怀疑与学问》。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朗读课文: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 概括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 明确论点: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怀疑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是学者的第一条件。”
(三)深入分析(20分钟)
1. 分析文章结构:
- 提问: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论述的?
-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讲解论证方法:
- 举例论证:如“古语云‘学贵有疑’”,并举例说明。
- 引用论证:如引用顾炎武、程颐等人的名言,增强说服力。
3. 品味语言特色:
- 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如“怀疑不仅是消极的,而且是积极的”。
- 分析这些句子在表达观点上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1. 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怀疑是学问的基础?你有没有因为怀疑而学到新东西的经历?”
2. 课堂交流: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怀疑的价值。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
- 中心论点、论证方法、语言特点。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从怀疑中学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一、中心论点:怀疑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是学者的第一条件。
二、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如“学贵有疑”)
2. 引用论证(如顾炎武、程颐)
三、语言特点:简洁明了,富有逻辑性。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增强了他们对“怀疑”这一概念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