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

2025-08-07 13:10:01

问题描述: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7 13:10:01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文章风格朴实而富有气势,尤其在政论文方面成就斐然。《与高司谏书》是他写给当时担任谏官的高若讷的一封书信,内容涉及对当时朝政的批评与个人立场的表达。这封信不仅展现了欧阳修的文采,也反映了他坚持正义、不畏权势的精神。

一、原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修顿首再拜,奉书于高君足下:

伏以君子之交,贵乎有道;士人之言,宜乎有义。今者,仆虽不才,亦尝读圣贤之书,习古人之行,不敢妄自尊大,亦不敢轻议人非。然今日之事,实有所不能已于言者。

昔者,范仲淹以直言为天下所称,其忠义之节,足以动天地,感鬼神。然其遭谗于朝,被贬于外,盖由小人之党,阴构其事,以倾其位。仆闻之,心甚痛焉。今者,朝廷之上,正气未伸,邪气日盛,士大夫多阿谀取容,不肯直言。此诚可叹也!

高君,素有直声,尝为谏官,职在规谏。然今观其所为,乃与俗吏无异,不惟不劝善,反助恶,甚矣!仆窃以为,若居谏职而不言,则是失其职;若言而不尽,则是负其心。今高君既知其非而不改,又不加劝,是则无责于人,而徒自安于己。

仆本布衣,不识庙堂之礼,然闻君子之道,贵在明是非,辨忠奸。今高君之行为,实与古之奸臣无异。若不早悟,恐终为世之罪人。

仆虽不敏,然志在忠直,愿效古人之风,不避祸患,不计利害。今谨具此书,以陈其意,冀高君察之,悔而改之,庶几不负国家之托,不失士人之节。

谨再拜。

二、翻译

欧阳修恭敬地再次拜上,写信给高君您:

我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贵在有道义;士人的言论,应当合乎正义。我虽然才疏学浅,但也曾研读过圣贤的著作,学习古人的行为,不敢自视过高,也不敢轻易议论他人的是非。然而现在的事情,实在让我无法保持沉默。

从前,范仲淹因为直言进谏而被天下人称赞,他的忠诚和正直足以感动天地,打动鬼神。但他却遭到小人的陷害,在朝廷中被排挤,流放在外,这都是因为那些奸佞之人暗中构陷,想要把他扳倒。我听到这些事后,内心非常痛心。如今,朝廷之中,正气未能伸张,邪恶势力日益猖獗,士大夫们大多趋炎附势,不敢直言进谏。这确实令人叹息!

高君,你一向以正直著称,曾经担任谏官,职责是规劝君主、纠正过失。但如今看来,你的行为却与普通官员无异,不仅没有劝善,反而助长邪恶,这是很严重的错误啊!我私下认为,如果身居谏官之职却不说话,那是失职;如果说了话却不尽心,那就是辜负了自己的良心。如今高君既然知道这种行为不对却不去改正,也不加以劝导,这就等于对他人不负责任,只是自己安于现状罢了。

我原本是个平民,不懂朝廷的礼仪,但听说君子之道,最重要的是明辨是非、分辨忠奸。如今高君的行为,实际上与古代的奸臣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尽早醒悟,恐怕最终会成为世人的罪人。

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志向在于忠诚正直,愿意效仿古人的风范,不怕灾祸,不计较个人得失。现在我写下这封信,表达我的想法,希望高君能够仔细体察,反省并改正,或许还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不失士人的操守。

恭敬地再次拜上。

三、结语

《与高司谏书》不仅是欧阳修对高若讷的批评,更是他对当时政治风气的深刻反思。在这封信中,他表达了对正直士人的期望,也体现了自己坚守道义、不惧权势的精神。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意义,值得我们深入阅读与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