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案例小故事】在一所普通的中学里,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语文教师。她性格温和,讲课生动,深受学生喜爱。然而,有一天,她在课堂上遇到了一个让她久久不能释怀的小故事。
那天的课程是《背影》这篇课文。李老师刚讲完,就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作者的父亲要爬月台买橘子?这看起来有点奇怪,是不是作者写错了?”这个问题让全班同学都愣住了,有的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也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很搞笑。
李老师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微笑着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那个学生说:“因为现在都是坐车或者打车,谁还会爬月台去买橘子呢?而且父亲年纪大了,这样会不会太危险了?”
李老师点点头,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引导大家讨论:“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作者写的是几十年前的事情?那时候的交通和现在不一样,人们出行的方式也不同。而且,‘爬月台’不仅仅是一个动作,它代表了一种情感,一种父爱。”
接着,李老师又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她的父亲曾经为了给她买一本她想要的书,骑自行车走了十几公里,只为买到一本正版的书。虽然当时她觉得父亲的做法有些固执,但多年后回想起来,才明白那份深沉的爱。
这个小故事让全班陷入了沉思。那个最初质疑的学生后来主动找李老师谈话,说他以前总觉得父母的关心是多余的,但现在明白了,原来那些看似“不合理”的举动背后,藏着最真挚的情感。
从那以后,这位学生变得更加懂事,也更愿意倾听老师的话。而李老师也更加坚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与理解。
这个小故事虽然平凡,却充满了温暖与力量。它提醒我们,在教育的路上,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倾听,每一次对话都可能成为改变人生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