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黄庭坚-登快阁赏析)】《登快阁》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为黄庭坚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内心的孤寂。
全诗如下:
>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生。
一、诗题与背景
“登快阁”这一标题直接点明了诗的内容——诗人登上快阁所见所感。快阁位于今江西省太和县,是黄庭坚任职期间常去的地方。此诗写于他被贬谪之后,仕途不顺,心情苦闷,借登高望远以抒发胸中郁结。
二、诗意解析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开篇即点出诗人因公务繁忙而疲惫,终于在傍晚时分登上快阁,独自凭栏远眺。一个“痴儿”自嘲之语,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描绘了一幅开阔壮丽的秋日景象:落叶纷飞,群山连绵,天空辽阔;江水清澈,月光洒落,显得格外明亮。这两句诗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也暗含诗人对人生广阔天地的感悟。
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转而表达个人情感。朱弦指琴弦,这里象征着知音难觅;“佳人”可能指知己或旧友,如今已无音讯,令人心伤。而“青眼”则出自《世说新语》,表示对朋友的欣赏与亲近,此处却只能借酒消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苦闷。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生”,借用昭君出塞的典故,借琵琶之声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也寄托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2. 语言凝练:全诗用词简练,但内涵深厚,每一句都耐人寻味。
3. 情感真挚:从对官场的厌倦到对人生的感慨,再到对知音的渴望,情感层层递进,真实动人。
4. 典故运用得当:如“朱弦”“青眼”“琵琶”等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感染力。
四、总结
《登快阁》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与时代背景的深刻之作。黄庭坚通过登高望远,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思索。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