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木兰诗.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2025-08-09 23:10:59

问题描述:

木兰诗.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时间紧迫,求快速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23:10:59

木兰诗.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在语文学习中,《木兰诗》和《孙权劝学》是两篇非常经典的文章,分别出自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集》和《资治通鉴》。这两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寓意深刻,而且在教学中常被作为重点篇目进行讲解和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篇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相关知识点,许多教师和教育机构整理了相关的练习题及答案,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知识。以下是一份针对《木兰诗》和《孙权劝学》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使用。

一、选择题

1. 《木兰诗》是一首( )

A. 古体诗

B. 律诗

C. 词

D. 散文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出自( )

A. 《木兰诗》

B. 《出师表》

C. 《论语》

D. 《岳阳楼记》

3. 《孙权劝学》的作者是( )

A. 司马光

B. 班固

C. 司马迁

D. 范仲淹

4. 孙权劝学的目的是( )

A. 让吕蒙读书

B. 让吕蒙参军

C. 让吕蒙做官

D. 让吕蒙休息

二、填空题

1. 《木兰诗》讲述的是__________代女英雄__________替父从军的故事。

2.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黄河流水”指的是__________。

3. 《孙权劝学》中,孙权对吕蒙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

4. 《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激烈、时间漫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木兰诗》的主题思想。

2. 吕蒙在《孙权劝学》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理解。

4. 《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表现了木兰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四、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孙权劝学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问题:

1. 文中“卿”、“孤”、“大兄”各指谁?

2. 孙权劝学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3. 鲁肃为什么对吕蒙感到惊讶?

4.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含义?

五、拓展延伸

1. 结合《木兰诗》和《孙权劝学》,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 请写出你对“女子也能建功立业”这一观点的理解。

3.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是否仍然重要?为什么?

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A

3. A

4. A

二、填空题

1. 北朝;花木兰

2. 黄河

3.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简答题

1. 表现了木兰英勇善战、忠孝两全的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吕蒙起初因事务繁忙拒绝学习,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学习,最终才略大增,得到鲁肃的认可,说明学习能够改变一个人,人要不断进步。

3. 这句话意思是:即使分别几天,也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对方,强调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

4. 表现了木兰英勇无畏、坚毅果敢的性格特征。

四、阅读理解题

1. “卿”指吕蒙;“孤”指孙权;“大兄”指鲁肃。

2. 孙权以身作则,鼓励吕蒙学习,并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方式温和而坚定。

3. 因为吕蒙经过学习后,才略有了很大提升,不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

4. 强调人要有进步意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五、拓展延伸

(答案可根据学生个人理解自由发挥)

如需获取完整版练习题及答案文档,可前往相关教育网站或平台进行免费阅读与下载。通过系统练习,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为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