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四上道法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教案

2025-08-10 02:09:37

问题描述:

四上道法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教案,求快速支援,时间不多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02:09:37

四上道法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变废为宝”的基本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掌握一些简单的废物再利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变废为宝”的意义,掌握几种简单的废物再利用方法。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旧衣物等)、手工工具(剪刀、胶水、彩笔等)。

- 学生准备:收集家中的一些废弃物品,提前思考如何进行再利用。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垃圾处理现状的视频,展示垃圾堆积、污染环境的画面,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垃圾最后去哪了吗?有没有办法让它们‘重生’?”

引出课题——“变废为宝有妙招”。

2. 新知讲解(10分钟)

(1)什么是“变废为宝”?

教师简要解释“变废为宝”是指将原本被丢弃的废弃物经过加工、改造,变成有用的物品或资源的过程。

(2)常见的可回收物有哪些?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物,如纸张、塑料瓶、玻璃瓶、旧衣服等,并区分哪些属于可回收物,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物。

3. 探索实践(15分钟)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领取一些废旧物品,鼓励他们思考并尝试制作小工艺品或实用物品。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交流(10分钟)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和用途。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或表扬,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变废为宝”不仅是环保行为,更是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动脑,把身边的“废品”变成“宝贝”,共同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五、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任务:

1. 在家中寻找一件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品,尝试制作一个小物件。

2. 写一篇短文《我的变废为宝小故事》,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

```

变废为宝有妙招

什么是变废为宝?——让废弃物品重新发挥作用

常见可回收物:纸张、塑料、玻璃、金属……

变废为宝的方法:

① 制作手工艺品

② 改造为实用物品

③ 回收再利用

环保从我做起!

```

七、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动手实践和成果展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变废为宝”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今后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环保视野。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