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花源记(张长)】从前,有一位名叫张长的书生,自幼聪慧好学,却因世道混乱,屡试不第。他厌倦了尘世的纷扰与官场的虚伪,便独自一人,背起行囊,踏上了寻找心中净土的旅程。
一路上,他翻山越岭,穿越丛林,走过荒村野店,见过繁华都市,也听过无数关于“世外桃源”的传说。有人说那是一个没有战乱、没有贪腐、人人安居乐业的地方;也有人说是虚构的故事,不过是文人墨客寄托理想的一种方式。
张长不信命,也不信神,但他相信人心。他想,若真有这样一个地方,或许并不需要隐居深山,只要人心向善,便可自成一方净土。
某年春天,他来到一处偏远山谷,四面环山,溪水潺潺,鸟语花香。他停下脚步,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一动: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
他走进山谷,发现这里竟有一群人居住,他们衣着朴素,脸上带着安详的笑容。孩子们在田间嬉戏,老人们围坐谈天,妇女们在河边洗衣,男人们则在田地里劳作。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却又自然和谐。
张长好奇地询问他们的来历,一位老人告诉他:“我们世代居住于此,远离尘世,不与外界往来。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无富贵荣华,却也无忧无虑。”
张长听后,心中感慨万千。他原以为“桃花源”是神话,如今却亲眼所见,原来真的存在。他不禁问:“你们为何不愿与外界交流?”
老人微微一笑:“外面的世界,争斗不断,尔虞我诈,我们不想被卷入其中。我们只求一个清净自在的生活,不为名利所困,不为权势所迫,足矣。”
张长沉思良久,终于明白:真正的“桃花源”,不在远方,而在心中。它不是一座山,也不是一片林,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坚守。
于是,张长决定留在这里,与他们一同生活。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用心耕种土地,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与乡民们一起过着平凡而充实的日子。
多年后,有人听说山中有个隐士,才学出众,心性淡泊,但不愿出仕。人们纷纷前往探访,却发现那片山谷早已人去楼空,只有几株桃花依旧盛开,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未完的故事。
张长的故事,从此流传开来,成为后人传颂的一段佳话。
——《新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