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一首五言绝句,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描绘了诗人黄昏时分独自登高远望时所见的秋日山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初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中的代表之作。
一、原文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白话翻译
傍晚时分,我独自登上东边的高地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依靠什么。
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每座山都映照着夕阳的余晖。
牧童赶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我与他们彼此相望,却都不认识,只能长声吟诵《采薇》来寄托情怀。
三、注释
- 东皋(gāo):地名,指诗人居住的地方,泛指田野或高地。
- 薄暮:傍晚,天色将晚。
- 徙倚(xǐ yǐ):徘徊不定的样子。
- 欲何依:想依靠什么?表达孤独无依之感。
- 秋色:秋天的景色,也指树叶变黄的景象。
- 落晖:落日的余光。
- 犊:小牛。
- 猎马:打猎用的马。
-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 采薇:典出《诗经·小雅·采薇》,意为采集薇菜,象征隐逸生活,也常用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四、赏析
《野望》虽只有四联二十字,但画面感极强,情感细腻。诗中描绘的是一幅典型的秋日山林图景:暮色渐深,夕阳西下,山林披上金黄,牧人归家,猎人满载而归,一切都显得宁静而和谐。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醉于这美好的自然风光之中,而是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徙倚欲何依”一句,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他站在高处远望,看到的是美景,感受到的却是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结尾“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心境。面对眼前熟悉又陌生的人和景,他感到格格不入,只能以《采薇》的典故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开阔,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体现了王绩作为初唐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五、总结
《野望》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初唐诗坛上,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