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重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它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对于准备2016年考研政治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应对相关选择题和简答题,还能为后续的理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物质”和“运动”各自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是世界的本原。而运动则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其次,物质与运动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任何运动都必须以某种物质形式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任何物质都必然处于运动状态。这种关系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此外,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还体现在它们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上。从统一性来看,物质和运动是一体的,不能割裂开来理解;从多样性来看,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等。这些不同的运动形式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方式,反映了物质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理解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和自然变化。例如,在分析社会现象时,我们要看到社会的发展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要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是物质不断运动的结果,而不是某种神秘力量的主宰。
同时,这一原理也提醒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正确认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才能在实践中做到科学决策、有效行动。
总之,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研政治复习中的核心知识点之一。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深入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实例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真正掌握这一理论,并在考试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