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我的叔叔于勒》课后练习和答案】《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对“叔叔于勒”的态度变化,揭示了金钱与亲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势利的现实。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以下是一些课后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巩固。
一、基础知识题
1. 本文的作者是谁?
答:莫泊桑(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2. 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答:短篇小说。
3.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答:菲利普夫妇,以及他们的儿子若瑟夫。
4.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指的是谁?
答:小说中的叙述者——若瑟夫。
二、内容理解题
1. 菲利普一家为什么一直盼望于勒回来?
答:因为于勒曾经是他们家的希望,后来他出走,但家人听说他发了财,便对他充满期待。
2. 当于勒被发现是个穷水手时,菲利普一家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从最初的热切期盼变成恐惧和躲避,甚至不愿认他为亲戚。
3. 小说中哪些细节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虚伪和势利?
答:比如他们在船上看到于勒时,立刻躲开,不敢相认;还有一开始对富有的于勒充满幻想,而对穷困的于勒却冷眼相对。
4. 小说结尾处,“我”没有和于勒打招呼,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我”仍然保持着善良和同情心,也反映出整个家庭的冷漠与无情。
三、主题分析题
1.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答:通过菲利普一家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揭示了金钱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以利益为重的冷漠现象。
2.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人性中贪婪、虚伪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纯真情感的向往。
3. 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答:我会主动和于勒打招呼,表达关心和尊重,而不是像大人那样只看钱。
四、拓展思考题
1.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于勒”这样的人?你怎么看待他们?
答: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弱势群体的看法和态度。
2. 你认为亲情是否应该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为什么?
答:亲情不应以金钱为前提,真正的亲情是无条件的关爱和支持。
3. 如果你是小说中的菲利普,你会如何处理与于勒的关系?
答:可能会选择坦诚面对,不因贫穷而抛弃亲情。
五、写作练习
请以“我心中的于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这位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人物形象,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学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看待他人,珍惜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