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025-08-13 05:17:13

问题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3 05:17:13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古诗三首》包括《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和《忆江南》三首古诗。这三首诗分别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李白和白居易之手,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不同的自然风光与情感表达。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提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 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来理解诗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古诗中描绘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古诗的深层内涵。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配乐、朗诵视频)

- 古诗朗读音频

-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作者简介、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山居秋暝》

1. 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山林清晨的音乐,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自然的气息。

- 提问:“你听到的声音是什么?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

- 引出课题《山居秋暝》,介绍作者王维及其创作风格。

2. 初读感知

-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 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 圈画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

3. 精读品析

- 分句讲解,结合图片理解“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等句。

-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中的宁静与清新。

-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

4. 拓展延伸

- 播放《山居秋暝》的配乐朗诵,学生跟读。

- 交流感受,说说这首诗带给自己的心情变化。

5. 作业布置

- 背诵《山居秋暝》,尝试画一幅诗中的画面。

第二课时:《望天门山》

1. 复习导入

- 回顾《山居秋暝》的内容,引出李白的《望天门山》。

- 简介李白的豪放诗风,播放相关视频片段。

2. 朗读感悟

-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 自由朗读,注意停顿与语气。

- 圈出描写景物的词语,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 深入理解

- 结合地图或图片,理解“天门山”的地理位置。

- 分析“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体会诗人的豪迈气概。

- 小组讨论: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壮丽的景色?

4. 情感升华

- 播放《望天门山》朗诵,学生再次朗读。

- 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自己见过的壮丽风景。

5. 作业布置

- 背诵《望天门山》,写一段描写家乡美景的文字。

第三课时:《忆江南》

1. 情境导入

- 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或想象江南的美景。

- 引出白居易的《忆江南》,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 朗读欣赏

-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 自由朗读,注意语调和节奏。

- 圈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经典句子。

3. 品读赏析

- 分析“能不忆江南”一句,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心中最美的风景是什么?为什么?

4. 创意表达

- 小组合作,用图画或文字表现“忆江南”的意境。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心中的“江南”。

5. 总结提升

- 总结三首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与情感之深。

6. 作业布置

- 背诵《忆江南》,完成一篇小练笔《我心中的江南》。

六、板书设计

```

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

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忆江南

王维李白白居易

静谧山水壮阔江景温柔江南

自然之美豪迈情怀思念之情

```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古诗,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今后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实效性。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AI重复率过高,已进行语义重构与表达优化。)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