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怎么回事】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经常会遇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一科目。而“公允价值变动”则是与该科目密切相关的概念。理解这一概念对于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投资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不以交易为目的的金融资产,通常包括股票、债券等。这类资产的持有目的主要是为了长期持有或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出售,而非短期交易获取差价收益。
根据会计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按成本计量,后续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二、什么是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指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市场价值重新评估后,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变动会影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但不会直接影响当期损益。
例如,如果企业持有一只股票,其市价上涨,那么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也会上升,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加,这部分增值会体现在“其他综合收益”中,而不是利润表里。
三、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
影响方面 | 具体说明 |
资产负债表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列示,反映市场价值变化 |
利润表 | 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当期利润,仅影响其他综合收益 |
所有者权益 | 公允价值变动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计入净资产,影响股东权益总额 |
四、举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于年初以10元/股的价格购入A公司股票1000股,总成本为10,000元。年末时,A公司股价涨至12元/股,那么:
- 公允价值 = 12元 × 1000股 = 12,000元
- 公允价值变动 = 12,000 - 10,000 = 2,000元
这2,000元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体现在所有者权益中,但不会影响当年的净利润。
五、总结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企业在持有非交易性金融资产过程中,因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账面价值变化。虽然它不直接影响利润表,但对企业的财务结构和股东权益有重要影响。企业应定期评估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并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不以交易为目的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 |
公允价值变动 | 持有期间因市场价格变化导致的账面价值变动 |
影响对象 | 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通过其他综合收益) |
是否影响利润表 | 否,仅影响其他综合收益 |
处理方式 | 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以上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怎么回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