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销名词解释】在国际贸易中,“倾销”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常被用于描述企业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海外市场销售商品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因此常常引发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制裁。以下是对“倾销”的详细解释,并结合相关要点进行总结。
一、倾销的基本定义
倾销(Dumping) 是指出口商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在另一国市场上销售商品的行为。这里的“正常价值”通常是指出口国国内市场销售的价格,或基于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计算出的参考价格。
二、倾销的类型
类型 | 定义 | 特点 |
偶尔性倾销 | 出口商为清理库存或短期市场扩张而低价销售 | 通常是暂时性的,不构成长期威胁 |
持续性倾销 | 长期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 | 对进口国产业构成持续威胁 |
掠夺性倾销 | 以极低价格挤占市场份额后提高价格 | 目的是排挤竞争对手,形成垄断 |
三、倾销的判断标准
1. 价格比较:出口价格是否低于正常价值。
2. 损害评估:进口国产业是否因倾销受到实质性损害。
3. 因果关系:确定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四、反倾销措施
当进口国认定某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对其产业造成损害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 | 说明 |
反倾销税 | 对倾销产品征收额外关税,提高其价格 |
价格承诺 | 出口商承诺提高价格,避免征收反倾销税 |
禁止进口 | 在严重情况下,直接禁止倾销产品的进口 |
五、倾销的影响
- 对出口国:可能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但也可能促进市场占有率提升。
- 对进口国:可能导致国内产业受损,消费者受益于低价商品。
六、典型案例
- 中国钢铁出口:曾多次被欧盟、美国等国家发起反倾销调查。
- 美国对华轮胎反倾销案:2009年美国对中国轮胎加征关税,引发多国关注。
总结
倾销是一种复杂的国际贸易现象,既可能是企业竞争策略的一部分,也可能对进口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各国政府通过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但同时也需平衡市场公平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关系。理解倾销的定义、类型及影响,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国际贸易中的现实问题。
以上就是【倾销名词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