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的意思和典故】“焚膏继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刻苦、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在古代文人中广为流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焚膏 | 指点燃灯油,比喻深夜读书或工作 |
继晷 | 晷是古代计时工具,指日影,引申为白天,表示接连不断,持续到天亮 |
整体意思:
“焚膏继晷”原意是点燃灯油,接着日光继续工作,后用来形容人勤于学习或工作,废寝忘食,昼夜不息。
二、出处与典故
“焚膏继晷”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点着灯油来延续白昼的时间,整年都辛勤不懈地努力学习。
韩愈当时是在批评当时的士人只追求名利,而不注重真才实学。他用“焚膏继晷”来形容那些真正有志于学问、勤奋苦读的人。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学习 | 考生为了考试日夜苦读,可以用“焚膏继晷”来形容 |
工作 | 员工加班加点完成任务,也可用此成语形容其敬业精神 |
自我提升 | 有人长期坚持学习新技能,也可用此成语表达其毅力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宵衣旰食 |
反义词 | 玩物丧志、懒惰懈怠、得过且过 |
五、文化意义
“焚膏继晷”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用于鼓励人们勤奋努力,珍惜时间,追求进步。
总结
“焚膏继晷”源自韩愈《进学解》,原意是点燃灯油来延续白昼,形容人勤奋学习、日夜不息。如今,该成语多用于赞美人的刻苦精神,适用于学习、工作等多个场合。其背后蕴含的是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理想的坚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与自律的重要体现。
以上就是【焚膏继晷的意思和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