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律里是什么】“十二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十二种标准音高。它们不仅在古代音乐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了解“十二律”的内容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与美学。
一、总结
“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用于确定音高的十二种律制,分别对应不同的音阶位置。这些律制源于古代对自然声音的观察与数学计算,具有严格的音高比例关系。十二律不仅用于乐器调音,还广泛应用于乐理、音律学以及音乐实践之中。
二、十二律一览表
| 序号 | 律名 | 对应音高(简谱) | 音名(C大调) | 备注 |
| 1 | 黄钟 | 1(do) | C | 最低音,基础律 |
| 2 | 大吕 | 2(re) | D | 阴阳交替之始 |
| 3 | 太簇 | 3(mi) | E | 音律清亮 |
| 4 | 夹钟 | 4(fa) | F | 音色柔和 |
| 5 | 姑洗 | 5(sol) | G | 具有变化音功能 |
| 6 | 仲吕 | 6(la) | A | 音律稳定 |
| 7 | 蕤宾 | 7(si) | B | 高音部分 |
| 8 | 林钟 | 1(do) | C | 与黄钟同音 |
| 9 | 夷则 | 2(re) | D | 音律偏高 |
| 10 | 南吕 | 3(mi) | E | 音色清越 |
| 11 | 无射 | 4(fa) | F | 音律略低 |
| 12 | 应钟 | 5(sol) | G | 结束音 |
三、补充说明
- 来源:十二律起源于《周礼·春官·大师》等古籍,最初是通过“三分损益法”计算得出。
- 用途:主要用于制定音律体系,指导乐器制作和演奏。
- 现代意义:虽然现代音乐多采用十二平均律,但十二律作为古代音律体系的基础,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结语
“十二律”不仅是古代音乐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十二律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逻辑与美感,同时也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灵感与参考。
以上就是【十二律里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