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然而止的意思及用法】“戛然而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声音、动作或情节突然停止的状态。它形象地表达了某种事物在进行过程中被迅速中断,给人一种突兀、意外的感觉。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戛然而止 |
拼音 | jiá rán ér zhǐ |
含义 | 形容声音、动作或情节等突然停止,没有延续的迹象。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声戛然而止。”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声音、动作、情节等突然中断的情景。 |
二、词性与结构分析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动词性短语(常作谓语) |
结构 | 联合式(“戛然”为状语,“而止”为动词) |
近义词 | 突然停止、戛然而停、忽然终止 |
反义词 | 继续不断、绵延不绝、持续不断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音乐表演 | 音乐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观众一片哗然。 |
电影情节 | 故事发展到关键点时,画面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
说话内容 | 他说到一半,忽然戛然而止,显得有些尴尬。 |
行动过程 | 她正要跑出去,却被母亲叫住,行动戛然而止。 |
四、常见错误用法
1. 误用对象:
❌ “他的演讲戛然而止了。”(“戛然而止”一般用于声音、动作或情节,不适合用于“演讲”本身。)
✅ “他的演讲在掌声中戛然而止。”
2. 搭配不当:
❌ “声音戛然而止了。”(虽然可以,但更自然的说法是“声音突然停止”。)
✅ “音乐戛然而止。”
3. 语气不当:
❌ “他的话戛然而止,显得很冷漠。”(“戛然而止”偏书面、文学化,口语中可换用“突然停下”。)
五、总结
“戛然而止”是一个具有画面感和节奏感的成语,适用于文学、影视、日常表达等多种场合。它的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描述更加生动。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的合适性,避免误用或搭配不当的问题。
通过理解其含义、结构、用法和常见误区,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个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