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无定河边骨】“可怜无定河边骨”出自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句诗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烈与悲剧,表达了对牺牲将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疆战士战死沙场的悲惨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诗中“可怜无定河边骨”一句,直指战场上的尸骨,令人感到心酸。而“犹是春闺梦里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将士在家人眼中的形象——他们曾是亲人梦中的依靠,如今却化为黄土,令人唏嘘不已。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既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对生命的哀悼。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普通百姓对战争的无奈与恐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关怀。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 |
原文句子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作者 | 陈陶 |
朝代 | 唐代 |
主题 | 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者的悲剧 |
表达情感 | 悲痛、同情、哀悼 |
艺术特色 | 简练凝练、情感真挚、对比强烈 |
文化背景 | 反映唐代边塞战争的真实状况 |
诗歌结构 | 五言绝句 |
诗歌影响 | 成为后世描写战争题材的经典之作 |
三、结语
“可怜无定河边骨”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历史的回声,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生命的英雄。同时,也让我们在面对历史时,保持一份敬畏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