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一毛的出处】“九牛一毛”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数量极小,微不足道。这个成语虽然常见,但它的出处却鲜为人知。本文将对“九牛一毛”的出处进行详细梳理,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成语“九牛一毛”的含义
“九牛一毛”字面意思是“九头牛中的一根毛”,比喻数量极少,微不足道,常用于形容损失或贡献非常小,不值一提。
例如:“这点钱对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二、成语“九牛一毛”的出处
“九牛一毛”最早出自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枚乘传》。原文如下:
> “夫以人之有,而欲其无者,是犹欲饮江海,而止之以杯勺也;以人之多,而欲其寡者,是犹欲食千金,而止之以一豆也;以人之重,而欲其轻者,是犹欲登泰山,而止之以一羽也。今以人之大,而欲其小者,是犹欲举九牛,而止之以一毛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拥有大量财富,却想要他贫穷,就如同想让九头牛变轻,只用一根毛来限制一样不可能。后人由此引申出“九牛一毛”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事物。
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九牛一毛 |
含义 | 形容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
出处 | 《史记·枚乘传》 |
原文出处 | “今以人之大,而欲其小者,是犹欲举九牛,而止之以一毛也。” |
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使用场景 | 描述损失、贡献、数量等微不足道的情况 |
四、结语
“九牛一毛”作为一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它源自《史记》,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大小、轻重的深刻理解。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成语的文化内涵,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深度。
以上就是【九牛一毛的出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