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校歌】《南京大学校歌》是南京大学的重要文化象征之一,承载着学校的历史积淀与精神风貌。校歌不仅体现了南大人对母校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学校“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办学理念。以下是对《南京大学校歌》的简要总结,并附上相关资料表格。
一、校歌简介
《南京大学校歌》由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于1938年创作,歌词简洁庄重,旋律悠扬,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息和人文精神。校歌在南大历史上多次被传唱,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歌内容以“诚朴雄伟”为核心,倡导学子勤奋学习、追求真理、服务社会。它不仅是南大师生的精神指引,也是学校历史与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校歌歌词(节选)
> “大哉一诚,万象从之;
> 惟此一诚,不可动摇;
> 雄者不折,伟者不屈;
> 精神所至,金石为开。”
这段歌词表达了南大人对“诚”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推崇。
三、校歌的意义与影响
项目 | 内容 |
创作时间 | 1938年 |
创作者 | 竺可桢 |
核心价值 |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
作用 | 校园文化象征、师生精神寄托 |
传承意义 | 体现南大历史与精神风貌 |
应用场景 | 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活动 |
四、结语
《南京大学校歌》不仅是南大校园中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大人不断前行,在学术与人生道路上坚定信念、勇攀高峰。通过这首校歌,我们不仅感受到南大的文化底蕴,也更加理解了“诚朴雄伟”的真正内涵。
如需进一步了解校歌的历史背景或相关音乐版本,可查阅南京大学校史馆或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