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求带默字的成语

2025-09-23 07:35:35

问题描述:

求带默字的成语,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3 07:35:35

求带默字的成语】在汉语中,“默”字常用于表达一种无声、静默或不言的状态。虽然“默”字并不像“言”、“语”等字那样频繁出现在成语中,但依然有一些带有“默”字的成语,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沉默、内敛和智慧的推崇。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带有“默”字的成语,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便于读者查阅与理解。

一、常见带“默”字的成语总结

成语 含义 出处/用法
默不作声 一句话也不说 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事情时保持沉默
默而识之 默默地记住 出自《论语》,强调内心的积累与领悟
默然无语 沉默不语 多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平静或无奈
默契配合 心意相通,配合默契 常用于团队合作或情感交流
默守成规 固守旧有的规矩 形容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
默化潜移 潜移默化地影响 强调无形中的教育或影响作用
默然失色 面色变得苍白 多用于形容受到惊吓或羞愧的情景

二、成语解析与使用场景

1. 默不作声

适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冲突或意外情况时选择沉默,避免争执。例如:“面对质问,他只是默不作声。”

2. 默而识之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学习时应注重内在记忆与思考,而非表面的言语。

3. 默契配合

常用于体育、艺术或工作场合,表示双方或多方之间无需过多沟通即可完成任务。

4. 默守成规

带有贬义,多用于批评那些不愿接受新事物、固步自封的人。

5. 默化潜移

强调环境、教育或他人行为对人的长期影响,常用于家庭教育或文化传承中。

6. 默然失色

描述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心理反应,如惊讶、恐惧或羞愧。

三、结语

虽然“默”字在成语中出现频率不高,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静”与“思”的重视,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另一种视角。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这些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底蕴。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默”字相关的成语,并在实际使用中灵活运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