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的意思】“声色俱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说话时语气严厉、态度强硬,甚至带有威胁性。这个成语不仅强调了声音的严厉,也包含了脸色的严肃,因此“声色俱厉”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情绪激动或愤怒时的表现。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声 | 声音,指说话的语气 |
色 | 脸色,指面部表情 |
俱 | 都、全部 |
厉 | 严厉、严肃 |
整体意思:声音和脸色都显得非常严厉,形容人说话时态度强硬、语气严厉,可能带有责备或威胁的意味。
二、成语出处
“声色俱厉”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言声色俱厉,使人不敢正视。”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时语气和脸色都非常严厉,让人感到畏惧。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家庭教育 |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能会用“声色俱厉”的方式表达不满 |
工作场合 | 上司在会议上对下属提出严厉批评时,可能表现出“声色俱厉”的态度 |
公共场合 | 在公共场合中,有人因不满而大声指责他人,也可能“声色俱厉”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声泪俱下、怒不可遏、气势汹汹 |
反义词 | 温柔可亲、和颜悦色、平易近人 |
五、使用注意事项
- “声色俱厉”多用于负面情绪下的表达,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 在正式或书面语中,应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
- 避免过度使用,以免给人留下过于严厉或不近人情的印象。
六、总结
“声色俱厉”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严厉表现。它不仅强调了语言的严厉,还包含了面部表情的严肃,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也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