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自号是什么】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关注现实著称,被誉为“诗史”。在文学史上,杜甫不仅以其作品闻名,也因一些自称或别号而为人所知。那么,杜甫是否曾自号?他的“自号”究竟是什么?
一、杜甫的自号概述
根据《新唐书·杜甫传》及历代文人笔记记载,杜甫并没有正式的“自号”。他在诗文中多以“少陵野老”“杜工部”等称呼自己,但这些并非他主动命名的“自号”,而是他人或后人对他的称谓。
不过,在后世流传中,“少陵野老”逐渐成为杜甫的一个代表性称号,甚至被误认为是他的“自号”。
二、杜甫常用自称与别称总结
称谓 | 出处/来源 | 是否为自号 | 备注 |
杜工部 | 因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 后人称谓 | 非自号 |
少陵野老 | 出自其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后人称谓 | 常被误认为自号 |
甫 | 自称 | 是 | 古代文人常以“甫”自称 |
子美 | 字 | 是 | 本名中的字,非自号 |
诗圣 | 后人尊称 | 后人称谓 | 非自号 |
三、为何“少陵野老”常被误认为自号?
杜甫曾在诗中写道:“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之句,而“少陵野老”则出自其诗作《醉歌行》:“我觉风流未尽,少年才调古今无。少陵野老吞声哭,泪洒崇陵。”这里的“少陵野老”最初是杜甫对自己的一种自嘲式称呼,表达他对时局的不满和自身境遇的感慨。
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称呼逐渐成为杜甫的代称,甚至被后人视为他的“自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杜甫并没有明确的“自号”,但他的一些自称如“甫”“子美”以及后人赋予的“少陵野老”“杜工部”等,都成为人们认识他的重要符号。其中,“少陵野老”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自号”,却因其文学气质和历史影响,被广泛接受为杜甫的代表称谓之一。
因此,若从广义上理解“自号”的含义,杜甫的“少陵野老”可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定位,而非正式的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