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告奋勇成语意思】“自告奋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主动提出承担某项任务或责任,表现出积极、勇敢的态度。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广泛,尤其在表达个人主动性时非常贴切。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自告奋勇 | 指自己主动请求担任某项任务或承担责任,表现出勇敢和积极的态度。 |
- 字面意思:“自告”即自己报告,“奋勇”即勇敢地行动。
- 引申意义:强调个体的主动性与责任感,有时也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如自信、热情或急切。
二、出处与用法
内容 | 说明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班超传》:“自告奋勇,愿往使西域。”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 |
示例 | 他自告奋勇地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主动请缨、挺身而出、争先恐后 |
反义词 | 推诿塞责、畏首畏尾、退避三舍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工作场合 | 同事主动承担额外工作,表现积极态度。 |
学习环境 | 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
公共事务 | 志愿者主动参与公益活动。 |
五、注意事项
1. 语境适配:虽然“自告奋勇”多用于褒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带有轻率或不够谨慎的意味。
2. 语气把握:根据说话者的身份和场合,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避免显得过于张扬。
3. 搭配使用:通常与“承担”、“完成”、“参加”等动词搭配使用。
六、总结
“自告奋勇”是一个表达主动性和责任感的成语,适用于多种生活和工作场景。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勇气和担当,也展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确保表达得体、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