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的解释词语】“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或反应迟钝,尤其是对他人痛苦或社会现象漠不关心的状态。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身体上的感觉迟钝,也常被引申为心理上的冷漠与无情。
一、词语解释总结
词语 | 麻木不仁 |
拼音 | má mù bù rén |
释义 | 形容对事物反应迟钝,缺乏同情心或责任感;也可指身体失去知觉。 |
出处 | 《庄子·德充符》:“其心与物无以异也,而目视之,耳听之,口言之,手足之,形体之,皆不仁。”(后世引申为“麻木不仁”)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
反义词 | 敏感多情、富有同情心、热心肠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的冷漠态度,也可用于描述身体状态。 |
二、词语用法示例
1. 形容心理状态
- 他对社会上发生的不公现象总是麻木不仁,从不发表意见。
- 她对朋友的遭遇表现得非常麻木不仁,让人感到失望。
2. 形容身体状态
- 长时间受凉导致他手脚麻木不仁,无法正常活动。
三、词语延伸理解
“麻木不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对人性、道德和情感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他人的关怀与共情,而“麻木不仁”则成为一种被批判的态度。它提醒我们,面对他人苦难时,不应只是旁观者,而应成为一个有温度、有责任的人。
四、结语
“麻木不仁”虽是贬义词,但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是否忽略了身边人的情感?是否变得过于理性而失去了应有的温情?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或许才是真正的“有仁”。
以上就是【麻木不仁的解释词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