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予与何诛的意思】“於予与何诛”是一句出自《论语·宪问》的古文,原文为:“子曰:‘於予与何诛?’”这句话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孔子对弟子宰予(字子我)的批评和反思。
2、原“於予与何诛的意思”生成内容(原创优质内容)
在古代儒家经典中,语言往往简练而富有深意。《论语·宪问》中的一句话:“於予与何诛”,看似平淡,实则含义深远。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宰予的评价,反映了孔子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以及对自身教育方式的反思。
一、字面意思解析
- 於:介词,相当于“对于”。
- 予:指“我”,即孔子自己。
- 与: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 何诛:即“何罪之有”,意思是“有什么可责备的”。
整句可以理解为:“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或者更直白地说:“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可指责的吗?”
不过,这种解释并不完全准确。实际上,这句话是孔子在批评弟子宰予时发出的感叹,带有自责和反思的意味。
二、背景与语境分析
在《论语·宪问》中,宰予曾因白天睡觉被孔子批评,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表明孔子对宰予的行为感到失望。后来,孔子又说:“於予与何诛?”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还能责备他什么呢?”
这里,“於予”指的是宰予,“与何诛”则是“有什么可责备的”。孔子并非真的不责备他,而是表达一种无奈与自我反省的情绪——既然学生如此,作为老师,我也只能如此了。
三、深层含义解读
1. 孔子对学生的期望与失望
孔子对学生寄予厚望,但当学生未能达到他的标准时,他也会感到失望甚至自责。
2. 教育中的责任与反思
这句话也反映出孔子对教育的责任感,他不仅要求学生努力,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恰当。
3. 人性与宽容
尽管孔子严厉,但他并非无情。他对学生的批评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宽容与理解。
四、总结对比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论语·宪问》 |
| 原文 | “於予与何诛?” |
| 字面意思 | 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可责备的? |
| 实际含义 | 孔子对弟子宰予的批评与反思,带有一定的无奈和自责 |
| 背景 | 宰予白天睡觉,被孔子批评,孔子由此产生感慨 |
| 深层含义 | 教育者的责任、对学生的期望与失望、人性的宽容 |
| 文化价值 |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严格与仁爱并存 |
五、结语
“於予与何诛”虽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一位学生的批评,更是对教育者自身的一种提醒: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理解人性的复杂与成长的不易。孔子的这句话,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就是【於予与何诛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