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2025-05-19 18:24:19

问题描述: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9 18:24:19

一、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这篇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内涵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讲述菲利普一家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关系,批判了拜金主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人际关系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变化原因;

难点:探讨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金钱与亲情冲突的小视频或者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在面对金钱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此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大致内容;

2. 再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明确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文章开头提到的“我”是谁?

- 于勒是谁?他曾经做过什么?

- 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如此盼望于勒归来?

(三)精读品味

1. 分析人物形象

- 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势利眼

- 于勒:早年浪荡、后来改过自新但最终落魄潦倒

- “我”(若瑟夫):善良纯真、富有同情心

2. 探讨人物命运背后的原因

- 社会环境的影响

- 家庭教育的作用

- 个人选择的结果

(四)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话题:

1. 如果你是于勒,在得知自己被家人抛弃后会怎样想?

2. 假如有一天你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 结合当今社会现状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

(五)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大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珍惜身边的人际关系。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莫泊桑其他短篇小说,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2. 观看改编自《我的叔叔于勒》的电影或电视剧版本,撰写观后感;

3. 以“金钱与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于勒、“我”

情节线索:期待→失望→逃避

主题思想: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扭曲的现象,呼吁人们重视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