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 了解苏洵写作《六国论》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感。
-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以及论证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论证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并收集一些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秦统一六国”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 教师指导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 提问: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研读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
2. 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割地求和?
3. 小组合作探究:你认为六国灭亡还有哪些原因?
(四)总结归纳
回顾全文,强调中心论点,再次强调学习本文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六国灭亡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六国论
苏洵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设计方案,希望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