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出自《新序·杂事》。它通过讲述叶公表面上喜爱龙,却在真正见到龙时惊慌失措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口头上标榜喜爱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接受它的人。
文言文原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居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
- 叶公子高:即叶公,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名沈诸梁,字子高。
- 钩以写龙:用金属制成的钩子上雕刻龙的图案。
- 凿以写龙:用凿子在器物上刻龙的纹样。
- 居室雕文以写龙:房屋的装饰、雕刻都描绘着龙的图案。
- 天龙:天上真正的龙。
- 窥头于牖:从窗子里探出头来。
- 施尾于堂:把尾巴伸到厅堂里。
- 弃而还走:丢下东西转身逃跑。
- 失其魂魄:吓得魂飞魄散。
- 五色无主:脸色变得苍白,失去了常态。
- 是叶公非好龙也:这说明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他只是喜欢那些像龙但不是龙的东西。
白话翻译:
叶公非常喜爱龙,他在衣带钩上雕刻龙,在酒器上刻画龙,家中到处都是龙的图案。后来,天上的真龙听说这件事后,就来到他的家里,从窗户探出头来,把尾巴伸到厅堂中。叶公看到后,吓得掉头就跑,魂不附体,脸色发白。由此可见,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看起来像龙但实际上不是龙的东西。
寓意与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只是表面附和、虚情假意地表示喜欢某样东西,而不是真正理解和接受它,那么他的“喜欢”就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应当追求真诚的态度,避免成为“叶公”式的伪君子。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能够辨别真假,做到知行合一。只有真正了解并接纳事物的本质,才能称之为“喜爱”。
结语:
《叶公好龙》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它不仅是一个古代寓言,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警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一致,是否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喜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