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多以鬼怪、狐仙、异事为题材,寓意深远,语言优美。其中,《青凤》一章,讲述了人与狐仙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人与异类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与真情的深刻思考。
一、原文
《青凤》
异史氏曰:世有美人,亦有美狐。然人之貌,或可偶得;狐之姿,非遇其主,不能见也。余尝闻,狐能化形,善媚人,然其心不诡,其情不伪,惟在人之遇之如何耳。
有书生名胡大成,少孤,性孤僻,好读书。年二十余,游学于外,寓于山寺。夜半,忽闻窗外有人语,声细如莺,似女子也。大成惊起,窥之,见一青衣女子,容貌绝丽,立于窗下,笑而不语。大成疑其为幻,遂闭目不视。俄而,女子入室,轻步无声,近前曰:“君勿惧,妾乃青凤,居此山中,久慕君才,愿结良缘。”
大成惊异,欲问其故,女子曰:“吾本狐也,今化形为人,愿侍君左右。”大成虽奇之,然未敢信。女子又曰:“妾非贪色,实慕君之德。若君不弃,妾愿终身相随。”
大成感其诚,遂许之。自是,女子常来,二人情意甚笃。然久之,大成父闻之,怒曰:“汝娶妖物,岂可为妻!”遂遣之。女子泣曰:“妾虽为狐,然心不渝。若君忘妾,妾亦无怨。”
后数年,大成赴京应试,登第,仕途顺利。然心中常念青凤,遂辞官归乡,寻其踪迹。至山中,见一古庙,香火冷落,唯有一狐,白发苍苍,立于殿前,似有所待。大成惊呼:“青凤!”
狐转首,泪下如雨,曰:“君果来矣!妾等君久矣。”遂化为人形,与大成重逢。二人相拥而泣,誓不再离。
异史氏曰:人之恋,有时不如狐之真。狐虽异类,情亦可贵。若人能识真情,何患不遇佳侣?
二、译文
《青凤》的故事讲的是:
异史氏(即作者蒲松龄)说:世上不仅有美丽的女子,也有美丽的狐狸。人的美貌或许可以偶然得到,但狐狸的美貌,只有遇到真正的主人,才能显现出来。我曾听人说过,狐狸能够变化形态,善于讨好人,但它们的心并不狡诈,感情也不虚假,只看人是否能真心对待它们。
有一位书生名叫胡大成,年幼丧父,性格孤僻,喜欢读书。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外出求学,住在一座山中的寺庙里。一天夜里,他忽然听到窗外有人说话的声音,声音非常轻柔,像是女子在低语。胡大成惊醒后,偷偷从窗户往外看,只见一个穿着青衣的女子,容貌极其美丽,站在窗外,微笑着却不说话。胡大成怀疑这是幻觉,于是闭上眼睛不再看。
不久之后,女子走进了房间,脚步轻盈,悄无声息地走到他面前,说道:“你不要害怕,我是青凤,住在山中,早就仰慕你的才华,希望能和你结为夫妻。”
胡大成感到惊讶,想询问她的来历,女子说:“我原本是一只狐狸,现在化作人形,希望能在你身边陪伴你。”胡大成虽然觉得奇怪,但并未完全相信。女子又说:“我不是为了贪图你的美貌,而是真心欣赏你的品德。如果你不嫌弃,我愿意一辈子跟随你。”
胡大成被她的一片真心打动,便答应了她。从此以后,女子经常来看他,两人感情很深。但时间久了,胡大成的父亲得知此事,愤怒地说:“你竟然娶了一个妖怪,怎么能当妻子!”于是将她赶走了。
女子流着泪说:“我虽然是狐狸,但我的心不会改变。如果有一天你忘记了我,我也不会怨恨。”
几年后,胡大成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仕途顺利。但他心里一直挂念着青凤,于是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寻找她的踪迹。来到山中,他发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香火稀少,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狐狸,站在殿前,似乎在等待什么。
胡大成惊讶地喊道:“青凤!”
狐狸回头,泪水如雨般落下,说:“你果然来了!我已经等了你很久了。”说完,它化作人形,与胡大成重逢。两人紧紧相拥,哭泣着发誓再也不分离。
异史氏说:人的爱情,有时候反而不如狐狸的真诚。狐狸虽然是异类,但它们的感情同样珍贵。如果人能懂得真情,又怎么会找不到美好的伴侣呢?
结语:
《青凤》通过人与狐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真挚情感的赞美,也揭示了人性中善与美的本质。无论身份如何,只要心存真诚,便能获得真正的幸福。